资质认证

北京二维码的海阔天空

发布日期:2022-10-29 浏览次数:


二维码的海阔天空

    前不久去国家博物馆参观“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顺便在馆内四处逛了逛,发现一个现象:那里陈列的很多展品,其文字说明都简省到几个字、十几个字,也就是提供一下名称、作者、创作时间这样的基本信息,但每件展品的标签上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一下就可得到更多详细内容。

    这可是一番新鲜体验。玩法是这样的:保持手机的上网状态,打开二维码识别软件,对着作品标牌上的二维码扫一下,随后出现一个链接,点击进入国博的相关页面,有这个作品的高清图片、作品名称、作者(设计者)、年代、材质、尺寸、编号、来源等信息,以及详细的作品介绍、作者生平、参考书目等,还可以把喜欢的作品图片下载到手机上储存起来。有了二维码的帮助,观展的感觉简直太棒了,相当于随身带着个学识不浅的私人导览。

    跟以前仅能标识物品的一维码相比,二维码的特点是能够对物品做出描述,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是前代条码难以企及的。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两个二维码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7172-1997《四一七条码》、GB/T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前者是行排式二维码的标准,后者是矩阵式二维码的标准,现在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二维码基本上就是这两类,国博用的二维码就是矩阵式。手机摄像头和二维码识别软件结合,相当于每个手机用户都有一台便携式的读码机,所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已经无处不在了,它不仅在国博观展这样的高雅活动中能派上用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更多。在市场上买蔬菜水果,如果它们身上贴着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下,就可以自力更生地完成对它们的追根溯源工作,产地、品种、生产标准、授粉日期、种植户名称等内容一目了然。等公交车时,用手机扫一下公交站牌上的二维码,可以查到要等的车还有多久能到站。去餐馆吃饭,扫描一下餐桌上的二维码就能得到一份赠品或享受打折优惠。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二维码也是数据分析的一个工具。还是拿在国博看展览为例,当你打开一个展品的介绍页面时,会显示“您是本文物第xxx位扫码者”的字样,展览方可以在后台根据这些统计数据了解参观者的心头所好以及展出效果,比如在“道法自然”展览中,梵·高的《柏树》扫描量有1.7万多次,表明它是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二维码的应用前景可以用海阔天空来形容,马化腾说“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入口”,他甚至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可能不再需要域名,只需二维码。

    二维码“走”起来的势头难以阻挡,大概唯一能让它放慢脚步的是其安全弱点,容易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址传播的新渠道,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中的一部分,必须高度关注。二维码本身没有毒,但它可以存储各种信息,所以可能会被坏分子利用,存储病毒软件的链接地址。对普通人来说,虽然二维码是否有病毒信息很难直接判断,但也不是无从防范,跟教育孩子远离路边摊的道理一样,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随便扫,形迹可疑的链接地址不要轻易打开,尤其要警惕那些以促销优惠名义发布的二维码,一定要问明出身才行。


二维码的海阔天空